6月份以来,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持续升温,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密集发声,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,表达对中国股票市场后续表现的强烈看好,释放出积极信号。德意志银行率先在6月5日发布报告,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.2个百分点至4.7%,并认为中国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,服务业产出和零售表现展现出韧性,贸易竞争力在长期将支撑人民币走强。摩根士丹利也在年中展望报告里上调了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,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从此前的4.2%和4.0%,上调至4.5%和4.2%。
外资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、看好中国股票市场,背后是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。从股市层面来看,摩根士丹利表示,鉴于上市公司ROE(净资产收益率)触底回升、盈利趋稳等结构性改善,上调中国股票指数目标。具体而言,对2026年6月的基准指数目标分别为:MSCI中国指数上涨5%、恒生指数上涨5%、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5%和沪深300指数上涨3%。
在政策层面,自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明确稳增长路径后,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10日推出降准、降息及增加贷款便利的一揽子宽松政策,预计未来数月信贷脉冲将提振内需。同时,财政政策也预留了充足空间,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支持经济发展,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展望未来,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展现韧性,政策进一步落实见效,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情绪有望持续,中国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将不断提升,吸引更多国际资金流入。不过,全球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,地缘政治、贸易摩擦等问题可能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产生一定影响,后续仍需持续关注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
正规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