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京日报记者 鹿杨
不少网友近日发现,当向豆包提问“哪款空调更省电”“北京好吃的烤鸭店”等问题时,豆包提供的答案嵌入了多款商品链接,可支持用户一键跳转电商平台交易。实际上,不止豆包,Kimi、元宝、ChatGPT等大模型应用正纷纷化身带货主播“上链接”,开启新的商业化探索。
集体“上链接”
AI时代,使用大模型应用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。如今,不少国内热门应用又纷纷聚焦电商业务。辅助购物决策,甚至直接在对话框内完成交易,成为大模型功能升级的又一趋势。
最近,豆包就悄然上线了“商品卡”功能。当用户向其提出有关购物或消费的问题时,豆包除罗列产品或服务推荐建议外,还附上了蓝色字体的链接,只需轻点,即可跳转抖音商城下单。当记者向豆包提问“补水面膜怎么选”时,AI助手即从成分、功效、肤质等方面给出建议,并在最后附上5款图文并茂、带着链接的产品供挑选。
“挑出喜欢的一点就能下单,还挺方便。”市民周女士趁着“双11”,通过豆包下单了几款商品。“比起自己在电商平台上盲选,通过大模型搜集整理商品信息,感觉更省心。”周女士说。
不仅如此,豆包还打通了本地生活领域。当询问“北京周末哪里好玩”“蓝色港湾附近有哪些好吃的西餐厅”等问题时,用户可点击回答中的链接跳转到抖音团购页面,在线上购券、线下消费。
记者测试了DeepSeek、Kimi、元宝、文小言、通义千问等多款应用,其中,Kimi、元宝的回复中也出现了电商链接,但与豆包向抖音商城引流不同,Kimi跳转的购物平台多为淘宝和京东,元宝则跳转到得物等平台。
当AI应用开始无缝衔接商品交易,一场关于“AI导购”入口之争的战斗已然打响。
变现新出路
实际上,在国产大模型试水打通电商前夕,ChatGPT已较早展开了电商领域的商业化探索。
今年4月,OpenAI宣布为ChatGPT引入在线购物功能,用户可通过该应用的答复跳转第三方购物平台交易。9月29日,ChatGPT上线了即时结账功能,用户在问答对话中即可下单Etsy和Shopify两大平台商品,无需跳转。10月中旬,OpenAI宣布与零售巨头沃尔玛达成合作,用户未来可通过和Chat-GPT聊天直接购买沃尔玛商品。
国内外大模型为何纷纷瞄准电商?“AI大模型行业正普遍面临商业变现途径匮乏的情况。”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,电商导流、广告、金融是AI变现的三大渠道,AI与电商的结合是一种必然。
记者注意到,大模型行业一边面临日益高涨的训练和推理成本,一边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头部玩家ChatGPT也在亏损。根据OpenAI向股东提交的财务报告,其在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约为43亿美元,比去年全年营收高出约16%,但亏损也达到135亿美元。
与ChatGPT可通过会员订阅收费变现不同,国内大模型通常选择提供免费服务来留存用户。基于此,打通电商渠道成为国内大模型厂商的共识。
网购或重塑
“购物时无需打开电商App,只需跟AI对话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。”周女士对这种购物体验感到新奇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应用接入电商平台,AI是否会重塑网购模式?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,AI在成为下一个电商形态的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。首先需要面对的是AI能否获得消费者信赖的问题。相比传统推荐机制,基于训练数据、商业合作、广告投放等多重因素的推荐机制,其复杂性和不透明性显著增加,在保障公平性方面面临更大困难。AI的购物推荐、呈现商品链接的顺序等内容可能并非完全客观中立,而是受到利益驱动或算法干扰,更可能优先推荐平台自营商品或广告商品。
记者注意到,目前网上提供所谓“智能体搜索词优化”服务的商家越来越多,声称花费数千元,即可将某个商品作为关键词植入智能体的回答中,而这也意味着,消费者在大模型应用中的购物决策会更容易受到干扰。
正规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